如何打造中国特色智库人才“旋转门”?特提出如下建议:
试点探索,逐步建立政府官员与智库学者间的轮换、挂职机制。选取与智库研究关联度较大的相关政府部门作为智库学者挂职锻炼或借调工作的试点,把部分关键职位在一定时限内提供给智库学者。同时,选择符合一定条件的智库作为交流试点,选拔相关岗位的政府官员到智库担任访问学者等研究职务。这样可以极大增进智库与政府间的理解与沟通,有助于培养具有学术素养的政策制定者和熟悉政策制定过程、更加务实的智库学者。对于成功的试点经验,可探索将其制度化,并加以推广。(初中生上技校)
建立健全政府和智库、学界、企业间的人才流转机制。改进公务员聘任政策,规范聘任人员的选拔方式、标准、程序和任期,完善保障措施,鼓励和吸纳社会优秀人才到政府部门任职,向政府输送新鲜血液。同时,逐步建立健全公务员等体制内人才向智库、学界、企业流转的制度和法律体系,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兰州铁路学校)
创新智库运营机制,避免智库建设行政化。党政干部,特别是退休的政府高官到智库任管理职务,在提升智库对政策把握水平的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智库的公众影响力。智库应一方面吸纳符合条件的党政干部任职,一方面切实创新运营机制,避免智库建设的行政化色彩,同时明确边界,规范党政干部向智库管理者和研究者转型,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
打造国际人才“旋转门”。随着对全球治理的参与日渐深入与广泛,我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愈加突出。应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政府机构、智库与国际组织间的人才流转,广泛邀请符合条件的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人才、归国留学人员和外国专业人士加入智库。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公共部门的个别专业岗位开始探索吸纳国际人才,提升公共治理的国际化水平。同时,还可以通过交流、实习、挂职、专家顾问等方式加强向各类国际组织输送人才,在国际规则制定过程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利益。
充分发挥前外交官员的专业优势,推动智库“二轨外交”。西方国家通过“旋转门”进入智库的离任官员,其重要作用之一是推动了智库的“二轨外交”。中国也需要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国际交流中与其他国家加深相互理解。应促进前外交官员、前商务参赞等富有经验的国际化人才向智库流转,充分发挥这一群体具有全球视野、熟悉海外情况、了解外交工作的专业优势。
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是全国重点技工学校,我们为您提供计算机应用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电梯安装与维修,石油化工技术,学前教育专业,烹饪与酒店管理,汽车维修与驾驶,铁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及国际邮轮等专业。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网址:http://www.gsbfjx.com
联系电话:400-1005285,18909409788
QQ:2764573068\\QQ:305163708\\QQ:3069079425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文化宫华林路
延伸阅读: